日本日經COMEMO網站10月29日文章,原題:“喜歡”是推聚會動消費的原動力,在年輕人為中心群體增加的非性價比行動 在日本,個人消費持續缺乏強勁動力,更多的資金消費正轉向“體驗消費”而非“物品消費”,消費者從追求“性價比”轉向追求“時價比”。
有數據顯示,日本大學生在興趣愛好方面的分享支出已經恢復到30年前泡沫經濟時期的水平。根據日本消費者廳2021年度調查,超過16%的15-29歲年輕人選擇“參與型活動”作為有意識的消費,如音樂節、粉絲交流會等。這比整體平均水平的6.6%高出一倍多。
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的消費則截然不同。描述當時年輕人的電影《帶我去滑雪》(1987年上映),以一個擁有豪華酒店的滑雪勝地為故事背景。男男女女都開著自己的愛車,體現了當時經濟的蓬勃發展。根據博報堂生活綜合研究所的調查顯示:1992年,27.8%的20多歲年輕人認為汽車是他們需要花錢購買的東西,但2022年,這一數字下降至7.8%。
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九宮格夏山明美認為,泡沫經濟時期的年輕人主要消費在“商品”上,如汽車或名牌商九宮格品,但進入令和時代(2019年),年輕人開始注重“時間消費”。夏山明美表示,“在社交網絡普及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真實的體驗。他們享受只有在那個特定時刻才能體驗到的刺激。”
“時間消費”,即強調在當時才能體驗到的真實感覺。新冠疫情后,人們越來越珍惜與朋友難得的見面機會。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推活”(譯者注:即為了自己喜歡的人而做的相關活動,如粉絲應援活動)。“推活”的重點部分在于體驗,以及留下回憶的東西。
有人認為,年輕人不再買東西了,但將面向年輕人的信用卡業務做得很好的丸私密空間井集團總裁青井浩并不認為年輕人不再消費了,而是正從“物品消費”轉向“體驗消費”,并且“物品消費”也在增加。青井浩舉例稱,“日本國內服裝市場市值從1990年的約15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4.7元人民幣)減少到最近的8萬億日元左右,但服裝數量卻幾乎翻了一番。所以,無論是從價格還是數量來看,消費的實際情況都是不同的”。
由于長期的通貨緊縮,商品價格可能下九宮格降,或者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動力可能減弱,但如果從數量上看,就會發現消費需求本身可能并沒減小樹屋弱,但其用途和消費方式可能發生了改變。(作者村上臣,方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