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劉佳迪通過咖啡豆講座散發出的氣味,判斷烘焙情況。

2025年,人社部發布公示,擬新增17個新職舞蹈場地業,“咖啡加工工”位列其中。

開機、點火、緊盯烘焙曲線……在沈陽市和平區“咖啡小巷”的一家店鋪里,咖啡加工工劉佳迪專注地觀察著烘豆機里咖啡豆的狀態。伴隨著噼啪的爆裂聲,咖啡豆帶著特殊香氣滑落到會議室出租冷卻盤中。與咖啡相伴十年的他笑著說:“現在,除了咖啡師,我又多了一層職業身份。”

十年前,劉佳迪與朋友合伙開起了咖啡店。近年來,他發現消費者對咖啡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對精品咖啡的需求越來越大。烘焙對咖啡風味的形成至關重要,他購置專業設備,在網上自學后,又到北京參加專業培訓,逐漸系統地掌握了咖啡豆烘焙技藝。

如今,劉佳迪的咖啡店也是他的“烘焙工作室”。他能按生豆特性和顧客需求定制烘焙方案,不少精品咖啡店會向他購買烘焙好的咖啡豆。

要喝到一杯特定風味的咖啡并不簡單。咖啡加工工要根據需求,選購特定產區的咖啡生豆,“量身定做”烘焙方案,烘焙咖啡豆時要根據經驗隨時調整風門、火力大小,并用共享會議室烘焙曲線詳細記九宮格錄烘焙過程中的各個參數。烘焙結束后,用標準化杯測流程進行小樹屋品嘗,解析風味的層次與平衡,再經過反復調整,直到獲得最理想的風味狀態。最后,通過優化后的烘焙曲線進行量產。

劉佳迪說:“不同的咖啡加工工對咖啡的理解會有所區別,處理同一種咖啡豆時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味道。”

在參加咖啡市集、比賽等活動的過程中,他發現,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咖啡加工行業,各展所長,共同推動著咖啡行業發展。“咖啡加工工既能為一些品牌進行大批量的咖啡烘焙工作,也可以像我一樣,經營自己的店鋪,為客戶定制,精雕細琢。”劉佳迪說。

《2025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咖啡產業規模連年增長,2024年達3133億元,較上年增長18.1%,人均年飲用數提升至22.24杯。

咖啡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相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從種植、烘焙到制作、銷售,咖啡產業鏈上的職業分工不斷精細化和專業化,技能培訓不斷細化完善。產業的發展和地方政策的支持,為感興趣的年輕人提供了新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機遇。

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時租 17   18   19   20   2小樹屋1   22   23   24   >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