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estId:68c1be2959e9a0.90283537.

“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是昆明市呈貢區推動新一輪跨越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重點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攻堅期,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昆設計家豪宅明市呈貢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云南省發展規劃條例》、《昆明市發展規劃條例》和《中共昆日式住宅設計明市呈貢區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規劃范圍為呈貢行政轄區范圍461平方公里,規劃重點為呈貢核心區160平方公里。《綱要》主要闡明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十三五”時期指導全區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政府編制和實施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各類專項規劃、年度計劃以及制定相關政策,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成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現代化新城的行動綱領。以下是未來五年主要任務:

一、建設魅力宜居新區

以國際化視野規劃建設管理城市,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呈貢建設成為魅力宜居的現代化城市新區。

(一)加強規劃引領

按照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要求,充分發揮規劃在新區建設管理中的指導和調控作用。根據滇中城市經濟圈發展規劃和昆明城市總體規劃,統籌完善核心區、四個托管區、產業園區等分區規劃和專項規劃,實現新區各項規劃與滇中、市域無縫銜接,以一流的規劃引領新區建設和發展。加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環境保護和生態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之間的銜接。強化城市設計,對城市布局、功能、形態、色調等進行系統設計,在城市建筑中融入時尚元素,體現現代審美取向。加強歷史古跡、名人故居、古樹名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揮呈貢山美、水美、花美、景美的獨特優勢,將滇池景觀、河道湖泊、萬畝梨園、城市綠地、城市公園等生態元素融入城市功能,不斷提升新區的內涵和品質。處理好呈貢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的關系,將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統一規劃、系統推進,形成新舊城區相互依托、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完善規劃審批會商機制和公示制度,組織和引導公眾參與規劃管理。強化城市規劃管理體制,切實維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

(二)建設精品城區

堅持適度超前發展,重點完善以綜合交通為主,以市政設施、能源、信息為支撐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有序推進片區開發建設,著力構建支撐現代化新區建設的平臺。重點實施五大工程:

綜合交通工程。加快鐵路、公路、城市道路、軌道交通等交通網絡建設,構建對內高效暢通、對外方便快捷的現代交通體系。鐵路:配合推進云桂、滬昆、渝昆、成昆、昆玉等鐵路客運專線和火車新南站建設。抓好火車新南站周邊路網、水、電、氣、排水等配套設施建設,服務推進昆明鐵路樞紐工程。公路:協調推進黃馬高速、呈澄高速、324國道提升改造、聯大路立交、大漁片區立交、昆石馬郎立交、黃馬呈貢北立交等一批交通干道和樞紐建設,到2020年,全區公路里程提高到100公里以上。城市路網:協調推進昆明老城至呈貢新區的快速道路、三鋁公路改造提升、東外環線、古滇路、黃馬高速聯絡線等道路建設,打通昆明火車新南站至陽宗海大道的斷頭路,實現“一核四區”內外交通融合貫通、高效轉換。到2020年,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8平方米。公共交通:堅持公交優先,配合推進軌道交通綠設計師4號線、1號線支線、晉寧線一期工程等項目建設,調整增加現有公交網絡,增加公交停車場站,確保呈貢新區城市交通綜合體系與市域交通體系全面銜接,實現新區內外交通高效轉換。樞紐場站:結合鐵路、公路、軌道交通和城市道路建設,配套建設客運和城市公交樞紐,構建高效合理的換乘和轉運體系。

市政設施工程。做好市政設施與城市建設的配套銜接,構建科學合理、安全可靠的市政設施體系。供水系統:配合做好滇中引水工程呈貢段建設工作。2020年城鎮日供水能力達到16.4萬立方米。排水系統:加快排水系統建設和管網日常清淤除障工作,鼓勵中水回用,推進雨污分流體制,城鎮生活綠裝修設計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垃圾處理系統:完善垃圾收集清運系統工程,推進垃圾分類收集,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照明系統:逐步實現城市道路照明設施建設與道路建設、改造同步實私人招待所設計施,確保新建道路主、次干路路燈安裝率達100%,支路及一般道路路燈安裝率達98%。完善城市照明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實現路燈計算機遠程自動監控系統覆蓋率達95%,亮燈率達98%的目標。城市防洪體系:結合河道、溝渠治理,加快實施防洪達標工程,整治淹水點,提高城市防洪能力。防災減災體系:加強和改善消防、氣象、人防、地質災害等防災減災設施,整體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維護城市安全運行。

能源工程。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快尖峰山風力發電場建設,推進110KV萬溪沖變電站、烏龍變電站建設,增強供電能力。加快天然氣置換,城區居民燃氣氣化率達到60%以上。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規劃建設電動汽車充電樁1000 個。

信息工程。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大力推進通信網絡擴容升級和能力優化,提升互聯網傳輸網絡容量和承載能力。推進通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發展,加快全區光纖到戶建設,提升“最后一公里”接入能力,加快建成“全光網新區”,家庭光纖入戶平均接入寬帶達到200Mbps,企事業單位用戶寬帶網絡平均接入寬帶超過200Mbps。加快推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和省信息中心在呈貢信息產業園建設大型數據中心。大力發展下一代互聯網,建成高速寬帶公眾信息傳輸網絡,實現公共免費WiFi全覆蓋。

片區開發工程。堅持分區規劃、連片打造,加快片區開發,打造現代化、生態化的居住區、商貿區和城市綜合體。協調推進新城建設與老縣城改造,注重保護城鎮特色傳統風貌,實現“新老結合、功能互補”。加強城市景觀、建筑色調、綠地空間、夜景亮化的整體性規劃調控,形成和諧有序的城市外部景觀。提升重點地區、重要地段城市設計,打造具有歷史底蘊、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的標志性建筑,構建城市標識系統。建設海綿城市,促進水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提高地下空間的利用率。做好存量挖掘,有序進行城鎮閑置用地再開發,提高單位建設用地產出效率。

(三)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建立高效、精細、協調、便民的城市建管分離的長效機制,下移城市管理重心,健全以區級為管理主體,街道為基礎的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形成科學完備的城市建設管理體系。完善城市管理系統運行流程,加快標準化建設,規范優化職能部門業務流程,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建設數字化信息平臺,實現對城市基礎設施、市容環境衛生、市政道路維護、城區綠化養護、市容秩序和城管執法等進行動態管理,促進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堅持管理與服務并重,提高執法部門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文明執法意識,體現人性化執法理念,規范綜合行政執法行為。建立市場化的基礎設施管養機制,將市政設施維護、園林綠化養護、環境衛生作業等逐步推向市場,實現管養分離。強化監管機制,采取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城市管理過程進行監督、評價與考核,形成各方參與的立體監督體系,促進城市管理高效、透明。在成熟的建成小區和新建小區成立社區居委會,加強小區管理。

(四)打造城鄉一體樣板區

打破傳統產城分離發展模式,促進產業發展與城市功能融合、人口與產業集聚相協調,以人口城鎮化為核心,樹立功能復合理念,加快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聯動,提升就業創業水平,改善居住條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建設功能完備、設施現代、環境優美、出行方便、充滿活力的產城融合示范和城鄉一體樣板區。

推動“一核四區”融合發展。按照多規合一的要求,統籌“一核四區”經濟社會、土地利用和城鄉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在加快推進連接區域內外交通體系建設的同時,著力改善核心區與四個托管區之間的基礎設施連接,打通“一核四區”之間斷頭路,改善各片區對外交通狀況,加強內部交通聯系,構建區域聯通、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統籌規劃配置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完善各片區的生產和生活服務設施配套,合理布局教育、醫療、文化、旅游、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居住、商業、娛樂、休閑等設施,提升宜居水平,實現各個片區由分散發展到產業集群與城市建設同步推進、良性互動。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為重點,全面推進萬溪沖、劉家營、趙家山、段家營等涉農社區的美麗鄉村建設。加快涉農社區路網及水、電、氣、電信等市政配套設施規劃和建設,實施污水治理、低水壓改造項目。完成關山小(1)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馬鞍山小(2)型水庫加固擴建工程。繼續推進農村路面硬化工作,完成農村道路硬化 100公里。實施以“改路、改房、改水、改廁、改灶、改圈,治理臟、亂、差”為主要內容的整治工樂齡住宅設計程,加快住房改造建設,實施示范村農房新建、舊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積極發展太陽能、農村沼氣等清潔能源,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型社區建設進程,完成 11個失地農民新型社區建設。

二、建設產業聚集新區

抓住省、市跨越發展的機遇,著眼于城市發展空間戰略調整和功能優化配置,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圍繞產業集聚、人才集中、資源集約和功能集成,著力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發展勢能,提升服務環境,提升區域輻射力和經濟帶動力,打造新型產業聚集區。加快推進產業轉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到2020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40億元,年均增長11.5%;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45億元,年均增長13%。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7:48.3:50。

(一)優化產業發展布局

優化產業布局,努力構建以核心區為中心,以高新區、經開區、度假區、陽宗海風景名勝區托管區域為依托的“一核四區”產業發展格局。

呈貢核心區。以泛亞鐵路、火車新南站、軌道交通等項目建設為契機,以五大產業健康住宅園區、兩大特色片區為支撐,重點發展信息、生物醫藥、康體、花卉、金融、文化傳媒、商貿、房地產及林果蔬菜等產業,打造服務全省、面向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信息服務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醫療醫藥康體產業中心和國際花卉交易中心。

馬金鋪片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軟件及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新材料及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培育新能源、科技與環保、研發設計、科技金融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國家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科技與文化融合示范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洛羊片區。重點發展光電子、金融電子及服務,互聯網+裝備制造。加快推進國際陸港建設,吸引集裝箱倉儲、運輸、國際貨運代理、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現代物流與服務企業進入園區,建立西南地區國際化物流與電子商務核心區。建設現代國際綜合物流中心,形成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打造金融電子及服務和紅外微光電子產業化基地。

大漁片區。重點發展“互聯網+”旅游及信息產業相關的會展、人才培訓等現代服務業,推動電子商務應用與旅游業、會展業融合創新,打造智慧旅游和信息產業人才實訓基地。引進高端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創意產業項目落戶片區,創新旅游業態,提升旅游品質,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國際一流、生態標準的綜合性旅游產業園區和休閑度假旅游勝地。

七甸片區。重點發展綠色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打造一批產業鏈條長、支撐作用大、輻射帶動強的優勢產業集群,實現主導產業高端化、新興產

業規模化、傳統產業品牌化。

呈貢新區“一核四片”產業發展定位

(二)加快核心區產業發展

核心區重點發展信息產業、生物醫藥康體產業、現代商貿業、房地產業、科技服務業、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旅游業和現代都市農業。引導和支持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昆明呈貢金融產業園、三臺山文化旅游產業園、昆明醫療醫藥康體產業園五大產業園區和萬溪生態旅游、新南站商貿圈兩大特色片區錯位發展、差別競爭、特色取勝,促進產業聚集,培育產業集群。

信息產業:以昆明呈貢信息產業園區為核心,以云南政務信息中心、省移動信息技術中心、浪潮昆明云計算產業園(一期)、“云上云”雙創基地等重大項目為抓手,重點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高端軟件制造、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及國際通信業務,打造輻射南亞東南亞區域性國際信息服務中心、國家信息產業示范基地和云南“云上云”信息產業發展核心區。

生物醫藥康體產業:以昆明醫療醫藥康體產業園區為載體,做大做強云南白藥核心業務板塊,建設好寶相科學園,拓展養生會所、健康管理及服務、休閑度假、高端特色專科診療、健康產品制造等領域,形成醫藥康體產業鏈。依托云大醫院、昆明市中醫院等醫療機構,利用良好的自然氣候條件,將醫療護理、健康管理、康體保健、休閑養生、旅游觀光相結合,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進行項目合作,打造中國特色國際化醫療旅游片區。與高新區形成聯動,加快片區生物醫藥康體產業發展。

現代商貿業:以新南站商貿片區為重點,推進新城中央商務區,大學城、老城區、烏龍片區商圈建設,完善商業設施,構筑匯集商務、購物、旅游、住宿、餐飲、休閑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集中商務活動區。以龍頭商貿企業和高端品牌為引領,以多業態集聚退休宅設計為發展主導,積極引進國際品牌,大力發展精品百貨、國際品牌旗艦店、專賣店,提升商貿業國際化、時尚化、規模化水平,打造業態先進、規模領先、購物環境舒適的國際時尚精品商業中心loft風室內設計。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建設B2B、B2C、O2O電子商務及C2C電子商務平臺,提升傳統生活服務業,打造智能化購物中心。構建立足昆明、服務全省、面向西部、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商貿中心。

房地產業:科學合理確定房地產開發建設規模、結構與方式,嚴格房地產企業準入資格審核,加快配套生活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配套完善、功能復合、緊湊發展的宜居新區。加快房地產存量消化,鼓勵保障性住房“以購代建”。支持房地產轉型發展,培育養生、養老、旅游、就學等地產市場,拓寬發展空間。強化房地產市場研判和輿論引導,促進房地產與“互聯網+”相融合,提倡綠色、生態、環保的建筑理念,發展尊重環境、減少能耗、反饋自然的生態地產。規范房地產市場中介服務,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務市場秩序,引導住房合理消費。

科技服務業:依托大學城和科研院所,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大力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工業設計等科技服務業。

金融業:以昆明呈貢金融產業園區為載體,制定出臺園區二次招商配套政策,引進國際國內金融分支機構、區域性總部,加快金融機構聚集。積極發展商業保險、融資擔保、信托、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新興金融機構,加快發展財富與資產管理業務,引導互聯網金融規范化、健康化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核心引領作用,通過借鑒金融發展經驗、補足短板,建立健全體制機制THE R3 寓所,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次區域金融服務中心。

文化創意產業:依托大學城和亞廣傳媒、泛亞文化傳媒產業基地,發展影視制作、動漫游戲等產業,發揮科技教育機構、信息產業和高智力人群高度聚集的優勢,吸引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促進文化傳媒成果向商業成果轉化,突出科技與文化結合,培育和孵化軟件開發與設計、網絡游戲、動漫制作、影視制作、信息服務等以數字內容為重點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高附加值、多功能、親子空間設計多業態的數字化文化企業集群,打造集學、研、產為一體的文化傳媒產業區。

現代都市農業: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鞏固提升花卉、蔬菜、水果三大市場的地位和功能,創新品牌,突出發展生態型、外向型現代都市農業、旅游觀光農業。以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為載體,擴大“斗南花卉”品牌效應,大力發展花卉商務、研發、種植示范、物流、會展、總部經濟、文化旅游及配套服務,形成全產業鏈,提升“亞洲花都”品牌影響力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進一步擴大“呈貢寶珠梨”和“呈貢蔬菜”的品牌效應,發揮呈貢寶珠梨地理標志產品優勢,建設萬畝采摘園,辦好梨花節、采摘節等節慶,發展果園休閑觀光農業。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龍頭,發展蔬菜無公害種植,打造集種苗培育、生產種植、加工保鮮、速凍及凍干系列產品、儲運銷售、休閑觀光老屋翻新為一體的現代農業,擴大呈貢蔬菜品牌效應。

文化旅游業:推進三臺山、冰心默廬、張天虛故居、文廟片區開發建設及呈貢老街保護,推進烏龍臥龍浦古漁村保護修繕工作。結合斗南花卉產業園區建設,發展都市農業總部經濟觀光旅游。結合昆明醫療醫藥康體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康體保健療養新型旅游。依托斗南濕地公園、撈魚河濕地公園等環滇池濕地公園和梁王山,結合洛龍湖、昆明湖、映春湖、萬溪湖等湖泊,打造“梁峰觀海”新景觀,發展山水生態旅游。辦好梨文化、花文化、傳統美食文化等活動,聚集人氣商氣,提升新區對外知名度和滿意度。

核心區“五大產業園區”和“兩大特色大直室內設計片區”布局圖

(三)加快園區與片區建設步伐

按照產城融合理念,提升園區城市功能,推動園區片區從單一生產型區域向集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多元化、多功能、多點支撐的城市產業功能區轉變,努力打造生產安全、出行便捷、環境優美、服務配套、生活舒心的集生產生活為一體的新城區。

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加強園區和片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交通、學校、醫院等公共配套。抓好土地收儲,大力改善園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建設標準化廠侘寂風房,增強園區片區吸引力。加強園區功能分區建設,支持云南城投等龍頭企業承建功能片區,帶動中小企業聚集,打造產業集群,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實施環境品質提升工程,加快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和中水回用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建園”與“造城”并舉,用現代化城市建設的理念謀劃、規劃園區、片區,用城市建設的方式建設園區、片區,把園區片區建成功能配套,聚集各類要素的城市新區。

創新園區管理體制機制。按照“一區一主業”要求,制定園區產業目錄、設定準入門檻,合理集中配置生產和資源要素,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引導相關產業向特定區域集聚,形成按產業鏈縱向分工和相關產業橫向聚集的格局。推進園區開發模式創新和實體化管理,有條件的園區管委會與駐區街道實行“園處合一”,把區級的經濟管理、行政審批權限下放給園區行使,使園區有較大的決斷權、處置權,減少協調難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金融產業園發展步伐,與西山區金融園合力建成省級金融產業園區。將斗南國際花卉產業園建成4A級景區,整體提升園區競爭力。發揮優勢園區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大品牌、人才、招商、管理等輸出與共享,引導優勢園區整合周邊工業地塊,實施組團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園區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聯動開發、招商合作等形式加強與其它園區合作共建,拓展發展空白。

(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抓住國家、省、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加大產業引導和扶持,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培育壯大產業。

加大產業引導和扶持。增強服務意識,用足用好中央、省、市相關政策,促進產業發展。進一步縮小企業投資項目核準范圍,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建立落后產能負面清單,逐步對落后產能實行“四禁”:禁止進入、禁止供地、禁止環評、禁止融資。完善重點項目行政審批代辦工作機制,對引進的重點項目實施全過程、全方位“保姆式”服務,明確主辦部門,明確專人負責,明確進度安排和時限要求,合理整合行政資源,高效完成項目前期工作。加大清費減負力度,規范銀行收費行為,減少服務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落實社保優惠政策,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在生產經營中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允許緩繳應由企業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引導大企業做強、小企業做大、新企業做多,形成以大企業集團為龍頭,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產業鏈上下游協調發展的新型企業組織體系。引導和鼓勵企業整合重組,支持大企業引進戰略合作伙伴,設立企業總部和研發機構,培育一批優勢成長型、龍頭帶動型、質量效益型企業。實施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支持中小企業為大企業發展、大項目建設搞好協作配套,推動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生產、精細化管理、自主化創新、集約化經營、品牌化運作方向發展。健全中小企業服務體系,面向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融資、技術創新、知識產權、檢驗檢測、市場開拓、管理咨詢等服務。進一步減輕民營經濟負擔,降低準入門檻,擴大市場準入范圍,實現平等準入、公平待遇。深入推進企業信息化,鼓勵大企業配備制造執行系統、商業智能和數據挖掘系統等先進信息系統,建立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服務網絡。

三、建設活力開放新區

把創新驅動發展放在核心位置,以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為主題,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新區建設。迎接高鐵時代,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省重大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到2020年,力爭把呈貢新區建設成為最具活力、最具吸引力、最有影響力、最有創造力的現代化科教創新新城。

(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

推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細化目標、硬化舉措,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活力,全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營造萬眾創新的良好政策環境。發揮高校、科研機構、科技創新團隊的人力資源及科研能力優勢,依托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體系,構建企業、高校、政府三方聯動機制,支持大學科技園、科技創新產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發展。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查處力度,加快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社會信用體系。健全產業技術政策和監管政策,依法破除限制創新發展的不合理障礙,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放開科技服務市場準入,簡化前置審批,營造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強化創業創新公共服務,減輕創業創新者負擔,帶動更多就業。加強科技普及,培養創新意識。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發展技術市場,培育一批科技服務機構和骨干企業。培育市場化新 TC:jiuyi9follow8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