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菠蘿,“菠蘿的海”天下知;高州荔枝,從嶺南佳品到網紅果“520我愛荔”;順德預制菜,連年在世界范圍擴大美食版圖……從“產得出、賣不掉”到暢銷海內外,變化因何而起?這要歸功于一場農業領域的變革——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成功實現產銷精準對接,讓廣東特色農產品叫好又叫座!

廣東瞄準農產品產銷不暢癥結,用市場經濟思維重構農產品市場機制,探索出了“12221”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為廣東找到了農業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曾說,優質農產品在世界市場上永遠搶手,關鍵是要找到通商興農路徑。廣東就是找到了一條農產品的通商之路,把市場挺在生產前面,讓市場成為生產的“動力源”、生產成為市場的“壓艙石”,助推廣東農業邁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記者來到南粵大地,探訪6年來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的實踐做法,解碼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的廣東智慧。

破局:菠蘿價格“保衛戰”何以引發一場變革?

今年國慶節前夕,在湛江市徐聞縣曲界鎮的“菠蘿的海”景點,一大批香港游客沉浸在菠蘿的海洋,十分愜意。誰能想到,如今境內外游客涌動的徐聞,也曾有過菠蘿賣不出去的艱難時刻。

時間回到2018年,本該是收獲季的徐聞菠蘿,卻遭遇嚴重滯銷。“當時滯銷面積有10多萬畝,最便宜2角錢一斤也沒人買,果農損失很慘重。”“菠蘿姐”吳建連仍忘不了當年的艱難情景。

全國每3個菠蘿就有1個產自徐聞,全縣有一半的鄉鎮幾乎家家都靠種菠蘿為生。面對2018年的滯銷困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將問題擺上桌面:菠蘿生產條件最好、生產份額最大的地區,為何增產不增收?

“保住菠蘿0.5元/斤的成本價!”為了不讓滯銷重現,在2019年2月菠蘿上市前,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成立徐聞菠蘿專項工作組,并在動員會上提出該底線目標。工作組組長黎小軍迅速帶領隊伍下沉徐聞,找出了菠蘿產業增產不增收的病根:生產和銷售脫節。

菠蘿滯銷僅是問題的表象,深層次原因是特色農業產業主要矛盾已從“怎么種”轉為“怎么賣”,根本原因則是“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要想破解困局,必須打破傳統農業認知,改變“重生產、輕市場”的觀念,建立從種到賣的鏈式思維,實現“生產、市場兩手抓”,這需要重構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

對此,工作組對癥開出的“藥方”是“12221”,即建立“1”個農產品大數據,組建銷區采購商和培育產地經銷商“2”支隊伍,拓展銷區和產區“2”大市場,策劃采購商走進產區和供應商走進銷區“2”場活動,實現品牌打造、銷量提升、農民致富等“1”攬子目小樹屋標。

當年2月底,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文支持徐聞縣探索菠蘿“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很快,“1”個農產品大數據建立起來,產銷信息不匹配問題得以有效解決;采購商和經銷商“2”支隊伍活躍起來;“2”大市場也各有側重,產區重在提品質,銷區著力塑品牌;在辦“2”場活動上,喊出了“把活動辦到銷區去”的口號,這改變了以往辦活動重心停留在產區的思路,把眼光盯向了市場半徑更寬廣的銷區。

一個月后,徐聞菠蘿已售七成,地頭價超過0.8元/斤,優、新品種價格更高,菠蘿價格“保衛戰”宣告勝利。此后兩年,工作組一鼓作氣,在疫情最嚴峻時舉辦田頭直播,創下2小時30萬元的銷售紀錄;借助《廣東喊全國人民吃菠蘿》等短視頻營銷,讓“菠蘿的海”被全國人民知曉;一輛輛滿載徐聞菠蘿的專車開往西北、東北、中部等地區,徐聞菠蘿實現賣難突圍。6年來,徐聞菠蘿成功逆襲,年產值從9.8億元增長到25億元,輻射帶動近5萬農戶增收,打破了菠蘿“增產不增收”的魔咒。如今,在“菠蘿的海”,銷售端的市場影響力倒逼生產端的不斷變革,產業鏈持續延伸,開發出菠蘿月餅、菠蘿烤魚、菠蘿酸奶等新產品,菠蘿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

“‘12221’給我們最大的感受是理念的變化,以前重生產,現在重市場。”菠蘿新農人陳如約說,隨著徐聞菠蘿品牌叫響全國,有了好銷路,種植戶投資意愿更強,開始更新品種,也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大家都相信“菠蘿的海”是一片希望之海。

“12221”不單是開給徐聞菠蘿的藥方,更是一份廣東省農業農村干部和各級地方政府部門轉變認知,自我變革的方案,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先轉變思維,增長從“種”到“賣”的本領。

從菠蘿告急到營銷出彩,從基層探索到頂層設計,兩個“1”、三個“2”,一組簡單的數字,成為了南粵大地又一次九宮格生動的改革實踐。

2022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共享會議室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大會上指出“要深化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據記者了解,農產品“12221”市場營銷體系已連續3年寫入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寫入省黨代會報告,一套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的方法論,已成為廣東全省鄉村振興的重要決策,“把市場挺在生產前”的農業生產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出圈:特色農品何以多點開花?

徐聞之后,一套在“菠蘿的海”摸爬滾打出來的“12221”實踐被運用到其他多個產業。

時間來到2021年,這是一個荔枝豐年,但由于保鮮期短、上市集中的特點,廣東荔枝的銷售半徑主要在省內和周邊地區,同樣面臨豐產不增收的難題。“我們啟動‘喊全球吃荔枝’活動,采取分區掛圖作戰、媒體矩陣宣傳、電商助‘荔’營銷等措施,形成國內與國外、線上與線下的產銷對接,把荔枝賣遍全國、賣向了全世界。”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負責同志說,當年荔枝賣出了9.6元/公斤的均價,年產值達144.8億元,讓荔農直呼“賣出了水平”,實現了荔枝豐年也增收。

一路向北而行,在肇慶四會市萬綠興花卉種植有限公司,春色滿園關不住,朵朵蘭花比嬌艷,工人們將蝴蝶蘭打包,發往全國的花卉市場。都說廣東人的節慶日少不了花卉的裝點,“四會蘭花”是如何借節營銷塑品牌“出圈”的呢?

當徐聞菠蘿、廣東荔枝、德慶貢柑等一個個農產品從滯銷變熱銷時,2022年4月,在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蘭花產業基地,四會的蘭花卻面臨滯銷,時任四會市委副書記唐瑩等人坐不住了。“當時蘭花不好賣,我們就想到把‘12221’運用到蘭花產業上來,于是就上省里取經。”

唐瑩仍清楚地記得,聽完匯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分管市場工作的負責人說:“四會蘭花營銷要有物質、文化雙重價值,母親節有康乃馨,情人節有玫瑰花,但是父親節卻沒有約定俗成的禮物,能不能在父親節創造一份禮物呢?”一語點醒夢中人,“父愛如蘭,父親節就要為父親送蘭花”成了四會蘭花的品牌營銷語。

僅用50多天,四會市通過借父親節營銷,舉全市之力打造“父愛如蘭”IP,線上造聲勢,線下匯資源,把廣告做到銷區的廣州“小蠻腰”,最終將四會蘭花一炮打響。集中推廣期間,蘭花銷售額超1.2億元,同比增長6倍,成功把夏季這一銷售淡季變為旺季。為蘭花代言的唐瑩,也被花農親切稱為“蘭花書記”。

廣東的農口干部經常講,農產品的價值等于市場半徑減去生產半徑,市場半徑越廣,農產品的價值越大。如何擴大市場半徑?廣東的做法是多“交朋友”。30年前,一批廣東茂名的果商把荔枝販運到陜西,又把陜西的蘋果販運回廣東,形成“荔枝北上 蘋果南下”。30年后,廣東從中汲取改革智慧,形成了“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的省際農業合作模式。

日前,吉林長白人參和廣東茂名化州化橘紅達成深度合作,“南品北上 北品南下”又添新成員。如今,“粵字號”廣東特色優勢農產品的“小伙伴”越來越多,如丹東草莓、山西陳醋、呼倫貝爾農畜產品,南北實現大循環,互相擴大市場半徑,一上一下,打造出一條南北致富通途。

堅持以節興市、以節促銷、以節聚勢,廣東“節慶經濟”點亮“新錢景”。2021—2023年,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應時舉辦迎春網絡年貨節暨“云上花市”,結合電商直播、達人帶貨、創意營銷等手段,在春節前后推廣營銷廣東年花、水果、絲苗米、茶葉、畜牧、水產及預制菜等粵式特色年貨。

結合春節消費季,順勢而為打造“年魚經濟”,成為廣東水產“12221”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的新嘗試。2022—2024年,珠海市每年12月舉辦中國年魚博覽會,每年皆有全國200余家企業帶來數百種年魚產品,現場簽約百億元,超千萬人線上觀看直播;湛江舉辦金鯧豐收季暨年魚系列活動,陽江舉辦首屆“蠔美陽江 時尚生活”美食周,多種方式創新消費場景。通過“年魚經濟”,海鱸魚、黃立魚、鰻魚、對蝦、金鯧魚等廣東名優水產品,正對標“世界名魚”實現規模化、智能化、品牌化發展。

觀念一變思路寬,幾年時間,按照“把市場挺在生產前”的農業新思維,廣東許多特色農產品賣出了圈,湛江村的圣女果造就了“億元村”,分級銷售讓梅州柚、茂名荔枝華麗升級,化橘紅著力品牌突圍……一個個增收致富的故事在南粵大地上演。

出海:“粵字號”預制菜何以俏銷全球?

都說食在廣東,廚出順德。去一趟廣東,一定不能錯過順德廚師的手藝。而現在,大廚們把色香味傾注到預制菜當中,讓人們在家也能吃到原汁原味的粵菜佳肴。

鮑魚花椒雞、爆香酸菜魚、天下一盆菜……走進位于佛山市順德區的廣東品珍鮮活科技有限公司,琳瑯滿目的預制菜產品讓人目不暇接。這里有著華南地區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智能立體冷庫,食品倉每天進出2萬~3萬箱,最高吞吐量可達6萬箱,上百種預制菜從這里出發,奔向海內外消費者的餐桌。

“順德漁業資源很豐富,南魚北運占全省的18%,前幾年北運受到沖擊,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提升產業競爭力成為關鍵。”佛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建能介紹。

2021年正值預制菜風口期,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佛山市、順德區三級聯動,抓住風口,借助順德“世界美食之都”的美譽打造“尋味順德預制菜”認證品牌,已連續2年舉辦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擦亮“食在廣東”文化名片,推動更多“粵字號”預制菜走出去。目前順德擁有預制菜企業100余家,年產值從50多億元提升至200多億元。

為推動預制私密空間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廣東將農業大數據、傳感器等先進技術應用于預制菜方面,通過嚴選食材供應基地、嚴格全鏈條監測監管、嚴格全過程生產標準,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推動不同群體在口味、飲食文化方面的需求開展定制化預制或適應性強的柔性生產,滿足人民群眾的不同需要。

“以前‘12221’針對的是菠蘿、荔枝等初級農產品市場營銷,運用在預制菜這個全新的業態管用嗎?”實踐證明,預制菜的崛起,能讓農產品從“賣得出”向“賣得優”躍升。

沿著西江而上,抵達中國羅氏沼蝦之鄉的肇慶市高要區,夕陽下蝦塘粼粼。肇慶市振業水產冷凍有限公司的蝦生產線十分繁忙,經過多道工序,這些羅氏蝦將被制成各類加工產品和預制菜產品,其中有一半將銷往海外。

全球海外中餐館有50多萬家,服務6000多萬海外華人,中餐消費需求旺盛,同時國外有冷凍食品的消費習慣,預制菜在海外市場潛力巨大。廣東是水產大省,又有得天獨厚的粵菜廚師資源,通過發展預制菜提升漁業附加值再適合不過。

2021年起,廣東運用“12221”思路,建農產品大數據,辦“廣東喊全球吃預制菜”系列活動,拓展國內國際市場,積極助推預制菜出海,其中兩招尤為關鍵。

第一招是制定行業標準。多家預制菜企業負責人表示,不同國家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和法律法規差異較大,是預制菜出口面臨的難點。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多家單位聯合起草全國第一套預制菜標準體系,與國際標準接軌,為廣東預制菜走出去提供標準支撐。

第二招是組建聯盟抱團出海。廣東組建預制菜出海聯盟,通過組織跟組織對接,極大降低對接成本,最大限度匹配有效資源,幫助企業打通出海通道。

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者。在布局預制菜出海過程中,正逢2022年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15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又給了廣東企業更大的發揮空間。作為深耕海外市場的國聯水產集團就是典型代表,在RCEP生效當日便拿到了深圳關口及湛江關口的001號報關單和原產地證書。目前,RCEP市場已成為廣東多家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

今年,廣東預制菜出海又有了新動作。受限于嚴格的國際規則,出海面1對1教學臨重重關卡,只能以水產品和糕點等主食類產品為主。于是廣東改變思路,嘗試由“產品出海”轉為“企業出海”,換一個賽道開拓國際市場。

日前,新西蘭傳來好消息,廣東預制菜的首個海外“共享工廠”在當地的餃子連鎖店規模已拓展至22家。出海投資考察團負責人表示,“共享工廠”模式由國內企業出品牌、出技術,國外企業出廠房、拓市場,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這不僅能有效降低出海成本,還能精準開發當地市場,讓預制菜企業繞開嚴苛的食品進出口限制,“輕裝”出海,實現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

解碼:灣區農業新變的密鑰何在?

6年來,廣東始終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勇蹚農業改革深水區,闖出了一片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天地,取得了“1”攬子成效。

——叫響了一批“粵字號”農業品牌。廣東荔枝、徐聞菠蘿、梅州柚、湛江金鯧魚、惠來鮑魚、清遠雞、澄海獅頭鵝、英德紅茶等一批“粵字號”農產品名揚全國、唱響世界。截至目前,全省共培育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1個,省級特優區104個,共有123個區域公用品牌、2080個產品品牌入選2023年“粵字號”農業品牌目錄。

——實現了產業興旺助農增收。湛江徐聞菠蘿年產值從2018年的9.8億元攀升至2023年的25億元,連續5年實現豐產豐收;2021年廣東荔枝均價達9.6元/公斤,2022年達12.4元/公斤,2023年全省荔枝產量160萬噸,增產10%、增收5%;2023年,年魚經濟讓珠海白蕉海鱸的價格同期對比提升超50%,珠海養魚相關產業產值增長16.2%、養殖戶家庭人均純收入增長22.9%;2023年,湛江金鯧魚價格基本穩定在18元/公斤以上,產值超100億元,帶動約10萬戶養殖戶增收致富。

——實現國際市場渠道持續拓展。2023年廣東出口農產品1309.1億元,增長13.3%,特色水果出口大幅增長,出口荔枝、龍眼、菠蘿等嶺南特色水果2.6萬噸,增加46.7%……

數字亮眼的背后,是廣東6年來的銳意進取與不懈堅持。人們不禁要問,廣東經驗密鑰何在?

立足廣東看全國、看世界。農產品“賣難”是許多地方面臨的普遍問題,如何才能找到市場,把土特產賣出好價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廣東從中看到了無限商機。放眼國內,有著超大規模統一市場優勢,看向海外,也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廣東深刻認識并運用這一優勢,提出“把活動辦到銷區去”,在全球范圍做推介,充分挖掘荔枝、預制菜等產品的內需潛力和海外需求,把產品賣到從未到過的地方、賣到更有市場的地方。

讓農產品既有物質價值,又有文化價值。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大多是小農戶,面對龐大而分散的群體,培育農業品牌是有效的方式。在質量的基礎上,要拓展農產品的文化價值,如四會蘭花的營銷,有趣味、有故事、有靈魂的產品才能讓邊界更長、關聯度更廣、與更多人產生情感共鳴,從而實現品牌價值的最大化。

從菠蘿暢銷到預制菜出海,一次次農產品大賣的背后,都離不開每一個參與者的付出,他們有勇氣,敢于直面農業短板;有智慧,善于把脈開方、整合資源;有擔當,能夠在農民需要的時候沖在前。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一批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優秀人才逐漸成長起來,如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貢柑妹妹”陳慧、當選省人大代表的“蘑菇姐姐”黃清華、直播帶貨的“菠蘿姐”,他們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以干事創業的熱情推動著廣東農業產業向前發展。

正確處理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農業要經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重考驗,僅靠市場調節極易導致“果賤傷農”,政府這雙“有形的手”出手十分有必要。細看“12221”的每一個數字,都是以市場為中心,信息不對稱搭數據、產銷不暢辦活動、影響力不足做營銷,政府不干預市場,只發揮橋梁作用,幫助企業發現市場、尋找市場,落腳點還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與時俱進,善于把握農業發展的矛盾和趨勢。通過一場菠蘿危機,廣東的農業農村干部發現,特色農產品的矛盾已由“怎么種”變為“怎么賣”。廣東各地在賣好農產品過程中,善于運用“12221”思維順勢而為,緊跟社會潮流,先后抓住直播帶貨、父親節、預制菜、巴黎奧運會等風口和熱度,讓農產品有了更大價值,找到一條條暢銷之路。

“12221”,這是一場“產”與“賣”的雙向奔赴,更是一場“農”與“商”的深度交融。

當然,“12221”并非萬能鑰匙,也會遭受全球市場波及。受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廣東農產品營銷面臨重重挑戰。需順應市場規律,進一步加強小樹屋特色農產品的中長期分析研判,及時根據市場端變化調整生產策略,多方應對,盡可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2025年春節臨近,年菜又將閃亮登場。近日,在協會、企業和媒體的聯動下,2025“年菜”風云榜暨第二屆中國“金牌年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將聚焦中國六大“世界美食之都”共享空間和中國“八大菜系”,呈現年舞蹈教室菜新銳城市“搶跑”食尚新賽道的一幕幕情景。

在佛山市順德區忙著將“尋味順德”端上年夜飯、讓世界各地共饗“順德年味”之時,“蘭花書記”唐瑩帶著“小肇上菜”區域公共品牌亮相香港,計劃通過全國首家粵港澳大灣區鄉村振興體驗館,把肇慶的優質土特產推向港人的餐桌。

時下,短劇經濟爆火,茂名推出全國首部農產品品牌短劇《化橘紅,天下第一紅》,引發廣泛關注。“我們將把握短劇經濟風口,把短劇打造成為農產品品牌建設、鄉村文明傳播的鮮活載體,探索運營短劇時代的‘廣東橫店’。”面對農業短劇經濟,茂名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車東耀充滿信心和期待。無獨有偶,韶關樂昌市以“李”為媒,新近創新推出了農文旅融合的影視IP《黃金柰李西游記》,擦亮“中國黃金柰李之鄉”的金字招牌。

先行先試之地,改革從未停步,“春天的故事”未完待續,“12221”精彩還在繼續上演。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