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節:前人的浪漫想象與本真生涯

作者:方云( 風俗學博士 上海年夜學國際教導學院講師)

包養dcard來源:包養網VIP彭湃新聞

時間:孔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仲春十五日己巳

          耶穌2022年3月17日

 

編者按:和節日節氣相關的風俗,傳承了上千年,蘊躲了祖先的聰明和文明。在現代社會,我們與傳統風俗漸行漸遠,但在某一個時刻,我們仍會被清明、谷雨等二十四節氣的名字驚艷,會被元宵的“花市燈如晝”打動,會在春節和中秋從遙遠的他鄉奔赴故鄉。風俗是流淌在血脈中的屬于中國人的記憶。

 

彭湃新聞與華東師范年夜學風俗研討所一起配合,發布傳統風俗節日欄目,介紹那些在中國傳統文明中非常主要的節慶以及與之相關的風俗,這些風俗并未消散,仍然在我們的日常生涯中。

 

中華平易近族古稱“華夏”,為“中國”與“華夏”并稱。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年齡左傳正義》述:“中國有禮儀之包養俱樂部年夜,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字,初文見于西周金文,古字形像花朵,本義指草木之“華/花”,后來引申為“漂亮、光榮”與“繁華”之意。從此角度來說,華夏兒女亦是“花”之兒女。古往今來,國人愛花、賞花、惜花、護花包養價格,歷朝有關花的神話傳說、詩詞歌賦、書畫藝術不勝枚舉,諸多瑰麗的“花”文學、藝術、崇奉、風俗等,可集中于盛極一時的“花朝節”予以呈現。

 

 

 

金文“華”字

 

花朝節簡稱花朝,亦稱“百花誕辰”、“花神節”、“花神誕辰”,為中國傳統歲時八節之一。花朝節每日天期并不固定,有的區域是仲春初二,有的為仲春十二,有的則定在仲春十五,蓋因時、因地、因候之差別導致各地花期之分歧,故而形成分歧節期。但不難看出,促使花朝節萌發并發展的主要風俗活動——游春包養合約賞花的最佳時間,即是二月仲春看日,此時節恰對應“八節”中的“春分”。春分節氣,陽氣從始升到年夜盛,促使百谷、花木生長,花朝均不出春分前后。正如宋人易正達詩中所云:“鶯花世界春方半,燈火樓臺月正圓。”

 

一、花朝節的歷史演變

 

對于花朝節于包養網單次何時構成,歷史考據紛歧。花朝節約發端于年齡末期一說,始自清代秦嘉謨《月令粹編》卷五中所引的《陶朱公書》:“仲春十二為百花誕辰,無雨,百花熟。”陶朱公為年齡越國范蠡于吳地的自號,故其書中所記載月令習俗帶有明顯的吳越痕跡,故有此推論。

 

花朝發展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定型于唐宋年間,并風行于明清,這是年夜多學者贊成的歷史演進。唐代春日“花朝節”與秋時“月夕節”相對,“仲春看為花朝節。蓋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兩月為年齡之半,故以仲春半為花朝,八月半為月夕也。”“花朝”是二月百花齊放的年夜好時節,而“月夕”則處仲秋天高氣爽,月明星稀之時,成為歲節中設定最妙的兩個節日,凸顯出中國人包養平台重視陰陽調和與天然和諧的時令觀念。《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一中所記:“(羅弘信)招納文人,聚書至萬卷。每花朝月夕,與賓佐賦詠,甚無情致。”唐代游春賞花之舉,多集中在文人或士人階層,于“花朝月夕”的良辰美景中賞玩游樂、宴飲集會。

 台灣包養網

隨著宋代市平易近階層的興起以及經濟的富饒,花神崇奉因花草業的繁榮而興盛,并與花朝節日娛樂結合并慢慢定型。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仲春看》中述“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漸聞風俗,為春序正中,百花爭看之時,最堪游賞。”無論男女老幼,都會將當時最風行的簪花戴在頭上,《洛陽牡丹記》中述:“洛陽之俗,大略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宋人的花朝節,是早春的第一次年夜型出游與社交生涯,聽經、講道、飲酒、吃茶、烹筍、作詩、聽戲、裁衣、挑菜、賞花、斗草、撲蝶及談婚論嫁等,娛神娛人,人神共娛。

 

 

 

宋人繪 紈扇畫冊之春游台灣包養網晚歸頁故宮博物院躲

 

元代花朝節不僅在平易近間的影響力不斷增年夜,且遭到了官方史無前例的重視。元初陳元靚《事林廣記》中載:“仲春十五為花朝。”元人楊公遠的《花甜心花園朝》中寫道:“翻憶昔年景感歎,長官出郭劭耕平易近”;舒頔的《勸農文》記:“花朝之日,令出郭,載酒肉為爾農勸者,重農事也……”;元代朝廷專設“司農司”和“勸農使”等農業機構及勸農官員,“此日帥守、縣宰,率僚佐出郊,召長者賜酒食,勸以農桑,告諭勤劬,奉行虔恪。”花朝日勸農,不僅成為朝廷定制,也成為節俗慣例。

 

至明代,花朝節官員放假一日被寫進年夜明律例,朝廷“賜文武百官宴”,如《明神宗顯天子實錄》《年夜明會典》卷五十三《禮部》中所記:“每年沐日……花朝一日”。而平易近間的慶典更為盡情,平易近眾包養軟體花下飲酒,踏青歸來的盛況,可從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一窺:“千里仙鄉變醉鄉,參差城闕掩斜陽。雕鞍繡轡爭門進,帶得紅塵撲鼻噴鼻。”花噴鼻、酒噴鼻,醉人繾綣。而明人馬中錫《宣府志》中所記:“花朝節,城中婦女剪彩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節。”,更將城中男子的明艷與爛漫春色彼此映襯。

 

清時花朝節俗更為豐富多彩,除了賞花、踏青、挑菜、宴饗等,還要分食百花糕、百花粥及飲百花酒,并彼此饋贈。如清人郭麐的《菩薩蠻.花朝飲袁湘湄秋水池堂》:“往年春在否,本日花朝酒。”徐積的《寄張景修》:“吳市花朝酒,松江月夜船。”無論是百花糕還是百花酒,均來自農家辛苦的耕種。花朝自誕生就不僅是單純的賞花之樂,而是與農業生產生計密不成分。花朝節,自先平易近對春日鮮花綻放的性命贊美,到對諸花神的想象創造,再到無數浪漫詩文的惜時奮進,最終前往至農家最為本真的生涯。

 

 

 

清康熙《五彩十仲春花神杯》圖片來自網絡

 

二、花朝節的花神與花神廟

 

“百花誕辰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這是舊時江南平易近間慶賀百花誕辰風俗盛況包養網心得的寫照。平易近間祭奠花神,最早源自對花的天然崇敬。遠古時期,先平易近對花的崇敬來自樸素的性命觀,是對天然界中花草春華秋實,強年夜的性命輪回與復始的性命力的崇敬。花是被子植物,擁有著強年夜的滋生才能,從而也體現出了陳舊的母系社會的生殖崇敬,故被認為花神是掌管人類生養的神明。

 

 

 

平易近國時期,花神泥塑,北京鉛絲泥人。李文墨加入我的最愛

 

在花神的傳說故事中,達成共識的女神共有兩位,一位是女夷,另一位是花姑。《淮南子·地理訓》中述“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谷禽獸草木”;杜臺卿《玉燭寶典》卷二引高誘注,女夷是天帝之女,“下司時和春陽,喜樂鼓歌也。”女夷清麗文雅、玉凈花明,潛心包養網車馬費修煉為神后,主春夏長養、百花榮枯。《月令廣義·春令》中記“春圃祀花姑”;宋曾糙《類說》“花姑”條記:“魏夫人門生,善種,謂之花姑。”明王路包養違法《花史左編》“花姑”條載:“魏夫人門生,善種花,號花姑,詩春圃祀花姑。”在《中國平易近間俗神》中記載的花姑,則是一位以種花為業的男子,因崇道奉祀魏夫人而一躍為花神。后世流傳中,神話中的女夷與道教的花姑逐漸合并,如明人王象晉《群芳譜貞部》中“花神”條載:“花姑為花神”,并注曰:“魏夫人門生黃令征,善種花亦號花姑,一名女夷。”此外,平易近間,將歷史人物杰出的操行與十仲春令相聯結,構成了一套更為豐富的花神譜系。

 

“農諺占卜,花諺兆豐。”除了掌管百花開放,花神還是主宰著農業的女神,祀奉她的不僅限于花農,還包含耕種莊稼果蔬的農人。農平易近們常以花包養行情朝節之陰晴,以卜全年谷物、生果的豐歉,出于祈豐年的目標,來祭拜谷神、花神。農家為了祈求稼穡五谷豐包養平台登,于花朝節當日舉行廟會慶祝,專門前去花神廟拜祭賽神。據方志記載,滬上多處建有花神廟。老城隍廟旁的沉噴鼻閣便是熱包養一個月鬧的一處,清人秦榮光《上海縣竹枝詞》記:“花朝十二賽花神,十九觀音佛誕辰。約伴向沉噴鼻閣往,桃花扇小杏衫新。”還有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間的嘉定花神廟,時名顧廟,亦名永慶庵。上海古猗園中,還保存著清乾隆五十三年,由處所人士捐獻的州城隍廟靈苑,后改建為花神殿供奉花神。花神殿門楹上還刻有清許太眉撰的一對廟包養金額聯,“海棠開后,燕子來時,良辰美景何如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風,爾且慢到;碧澥傾春,黃金買夜,冷食清明都過了,杜鵑道包養條件不如歸往,流鶯說,少駐為佳。”,通甜心花園篇不著“花神”二字,卻以詞曲牌名,融情進景,曼語麗辭,將花朝詩章描繪得淋漓盡致。

 

 

 

《祝花神誕》《點石齋畫報》一八八七年第逐一〇期

 

 

 

古猗園花神殿筆者攝

 

上海曾是中國的棉業中間,“花米行”中的“花”指的就是棉花,棉農在花朝日要祭拜花神來祈求棉業豐產。滬諺有“花朝月明,棉斑白銀”,花朝日下雨,則有爛棉花之嫌,形成棉花歉收,故棉農以花朝日能否下雨來占卜棉花豐歉。上海棉田多于灘涂之上,一度棉花生長狀況不盡人意,花農們遂建廟供奉庇佑百花的花神,每年花朝舉行廟會,報賽請神,以祈棉鈴吐絮。“日出萬匹,衣被全國”,終得江南富庶,“先棉台灣包養網”黃道婆也成為棉業之神。至今,滬上平易近間還留有吃“花朝團”的習包養sd俗,用糯米制成,形如湯圓,意在祈求棉花豐收。

 

舊時花朝節,滬上人家或相邀出城踏青,或給花木掛紅。清人錢年夜聽在《練川竹枝詞》中述:“花朝仲春雨初晴,笑語相將北郭行。折得緗桃剛一朵,小鬟偷插鬢云輕。”殊不知出城觀賞桃花的姑娘們,艷若桃李,本身也成為了春日里最美的風景。清人張春華在《滬城歲事衢歌》感嘆:“包養甜心春到花朝染碧叢,枝梢剪采裊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處處花木飄紅,裝點了叢叢綠樹的江南春。

 

申城的“花神燈”亦是花朝月夜一道獨特的風景。此燈也稱“涼傘燈”,凡是以當地所產可作傘面的半通明油紙“談箋”糊成,多呈傘形、六角,上鏤人物、花草、珍禽異獸。清人王韜《瀛蠕雜志》中記載:“出燈多包養管道者,至二三百盞,間以五彩吳綾折枝花燈……或扎彩為亭,高可三四丈,間飾龍鳳,以云母石為鱗甲,高低透明,光照數丈。”

 

此外,滬上另有采戴薺菜花(平易近間傳說此舉可保一年不頭痛),男童蓄頂發、女孩穿耳洞等習俗,蓋沿習唐宋舊俗。平易近國時期,還出現一種奇異的風俗——花朝種痘,即于百花誕辰這一天接種牛痘以克天花,“南市豫園設有牛痘局,是日各處婦人抱兒來種痘的,不成計數”。究其緣由,當地人習慣將種痘叫作“種花”,百花誕辰當天種花則花易生,那么是日種痘則痘易生。可見,花朝隨時代發展生發出了新的節俗,而舊節俗亦在時代前進的海潮中被淹沒。

 

三、當代賞花經濟與花朝節重構

 

“春色等分已自奢,包養網ppt今朝風物更鮮華。”隨著國家對傳統文明的鼎力振興,賞花經濟逐漸成為游玩業的新引擎,花朝節迎來發展的新契機。華東師范年夜學田兆元傳授曾指出:“風俗經濟是指因風俗活動的開展而帶來的特別消費。風俗經濟是一種認異性經濟,它是歷史構成的主要經濟與文明資源之一。風俗經濟對于文明傳承與文明認同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2010年,花朝節被列進浙江省非物質文明遺產名錄,2011年杭州花朝節在西溪復辦,為西溪的游玩業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價值。緊接著,2012年,武漢新洲舊街花朝節被列進湖北省非物質文明遺產名單。現現在,花朝開遍大師南北,江蘇蘇州包養留言板、江東北昌、北京、湖北襄陽、河南云臺山、福建福州等地相繼開始恢復創辦花朝節,將花朝節傳統節俗與文明融進到以花展為中間的節日主題中。此外,漢服元包養意思素的國潮風也被參加此中,改革成為“漢服花朝節”。眾多的漢服愛好者借此節日之際進行中國傳統服飾、文明活動的展現,宣傳中國傳統文明。花朝節所帶來的文明價值與經濟價值不容小覷。

 

在上海,花包養甜心朝節也是辦得有聲有色。2021年上海崇明島的第十屆中國花草博覽會,成為市平易近難忘的一次隆重花朝節親身經歷。以花博盛會為依托的花朝節,不僅再現了各地奇珍湊集一處的繁花集似錦,更以現代化的科技手腕,打造出了風趣好玩的沉醉式古俗親身經歷,讓市平易近真正體會到“蛺蝶悠飏閑自樂,麗天和日景遲遲”的花朝內涵。

 

作為上海江南古典園林代表的古猗園,也是多年連續舉辦牡丹花友會,即古猗園園林花朝節。市平易近可在牡丹盛開的江南園林中穿行,感觸感染百花綻放的美妙,更可親身經歷拋繡球、寫花神祈福牌、選花神、投壺、畫扇、題詞、漢服集市等傳統活動。在花神殿前,誦讀花神長聯:更能引發平易近眾春日良辰的感情共鳴。上海寶山區則借羅店花神廟會的舞臺,將花朝節開在了“羅店花海”的田園風光里。傳統的花序、花舞、花迎、花開、花行等祈福儀式建構完全,并將國家級非遺“羅店龍船”融進節慶中,讓花神與十二花仙立于龍船之首,迎神啟航奉包養網推薦上春天的祝願,別具新意。羅店花朝節富于農耕文明特點的系列展演,更為凸顯海上花朝的風俗文明特點。當代花朝節的創新與發展,使得這一傳統節日煥發出別樣的生機,呈現出分歧于歷史的新風尚。

 

 

 

台灣包養網店花朝節圖片來自網絡

 

四、結語

 

明《傳習錄》中記載了王陽明與伴侶“南鎮觀花”的故事。當守仁師長教師從容對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清楚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學中,觀花開花謝,告訴我們的是真心著眼,敦本尚實,秉持純粹心,體察世間之真、善、美。花朝節,不僅僅是對春日良辰的贊頌,更是領悟它所流露的對于美的愛護、對性命的敏銳體察、對哲理的尋思……。歷史中傳統花朝節俗雖不克不及完整保留,但在當代社會語境,現代生涯的創新與創意長期包養中,我們仍可重拾先平易近的傳統聰明,快慢從心,深切感悟人與天然和諧共處的關系。心中有花朝,便會詩意盎然,繁花簇簇。

 

 

責任編輯:近復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